谷歌眼镜“诈尸”?18亿收购背后,AR王者归来!

2025-03-29 0:07:03 GenAI author

谷歌的智能眼镜之路:从先驱到重燃的野心

在智能眼镜领域,谷歌无疑是一位“元老”级的玩家。尽管其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争议和起伏,但其早期的探索对整个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近,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火爆,让许多人第一眼就联想到了“简化版的Google Glass”。 作为智能眼镜的先行者,Google Glass以其超前的概念启迪了大众对智能眼镜的认知。即便如今已不在市场前沿,但其影响力依然存在。

智能眼镜的再次兴起,也引发了人们对Google Glass的惋惜。然而,对于谷歌而言,Google Glass早已成为历史。近年来,谷歌内部一直在积极研发新的智能眼镜项目,例如经历波折的Iris智能眼镜项目、发布AR眼镜概念产品“One More Thing”,以及与三星合作开发新的头显设备等等。 谷歌的AR布局:暗自招兵买马的坚定决心

尽管智能眼镜项目几经波折,但谷歌对AR眼镜的执着却从未动摇,甚至可以说比Meta更加坚定。

谷歌的AR之路可以追溯到:

  • 2012年:谷歌眼镜诞生;
  • 2014年:Google Cardboard让虚拟现实普及化;
  • 2015年:谷歌眼镜取消面向消费者的版本;
  • 2016年:谷歌大会发布移动VR平台Daydream;
  • 2017年:利用ARCore构建AR生态系统;同年,谷歌眼镜企业版发布;
  • 2021年:谷歌放弃开发VR头显;
  • 2022年:设计下一代可穿戴AR,发布了AR眼镜概念产品“One More Thing”;
  • 2023年:与三星和高通合作构建生态系统;
  • 2024年:谷歌重组AR团队,展示了Project Astra在AR眼镜原型上运行的效果;

从2012年至今,尽管争议不断,谷歌并未如传言般停下脚步,反而不断加强其在XR领域的布局。今年,谷歌更是悄然为其XR团队增兵。

收购HTC XR业务:完善XR产业生态

早些时候,谷歌斥资2.5亿美元(约人民币18亿)收购了HTC部分XR研发团队,并获得了HTC XR知识产权的非专属授权,预计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HTC的部分XR研发团队成员将加入谷歌。

收购HTC的XR业务,是谷歌完善XR产业生态布局的重要举措。HTC XR在头显设备的硬件创新以及教育、医疗、工业等行业解决方案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这将有助于谷歌加速Android XR平台在头显和眼镜生态系统中的发展。

收购AdHawk:增强眼动追踪技术实力

最近,谷歌再次出手,拟以1.15亿美元(约人民币8亿)收购加拿大眼动追踪技术制造商AdHawk Microsystems,进一步为其团队招揽人才,表明了谷歌坚持发展AR眼镜的决心。本次收购包括1亿美元的现金支付和1500万美元的业绩对赌条款,具体支付取决于AdHawk未来能否达成预设的业绩目标。

交易完成后,AdHawk的研发团队将整体并入谷歌平台组织旗下的Android XR团队,共同推进谷歌在智能眼镜领域的技术创新。值得一提的是,Meta也曾考虑收购AdHawk,该公司还曾获得过三星电子、英特尔、惠普、索尼等科技巨头的风险投资,以及雷朋母公司EssilorLuxottica的投资。

AdHawk眼动追踪技术演示

据了解,AdHawk公司专注于开发基于微机电(MEMS)方案的眼动追踪技术,产品矩阵涵盖芯片、硬件和软件等多个领域。与目前主流的基于摄像头的眼动追踪方案相比,AdHawk的技术具有数据质量卓越、延迟超低、计算量最小、电池效率高、处理速度快和准确性高等一系列优点。

AdHawk已开发出MEMS眼动仪,可实现250Hz的无线跟踪和500Hz的有线追踪,延迟小于4毫秒,误差控制在1度左右,并具备强大的滑动处理能力。AdHawk还曾推出集成了眼动追踪技术的智能眼镜MindLink Air,该眼镜重量不足40克,无需摄像头和显示屏,全天电池续航时间可达12小时以上。

如果交易顺利达成,谷歌将获得AdHawk的技术能力,推动其智能眼镜产品的研发。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谷歌已经默默地为其XR团队招揽了两大强劲团队,接下来值得期待。 智能眼镜的过渡期:先AI后AR的演进之路

对Google Glass最恰当的评价或许是“生不逢时”。 正如任正非所说:“领先一步是先驱,领先三步是先烈”。

Google Glass预测了正确的大方向,如今AR眼镜的发展也大致遵循着谷歌当初设想的蓝图。 只是当时超前的概念并没有遇上能够支撑其发展的技术。 从Google Glass的失败可以看出,任何一款跨时代产品如果只追求先进的思想,必然会走向失败。

Google Glass

那么,如果说Google Glass生不逢时,当下的AI眼镜是否恰逢其时呢?

目前来看,AI眼镜还未引爆整个市场,国内大众对其也并不十分感冒。 Ray-Ban Meta的火爆,不仅是因为它是一款AI眼镜,更在于雷朋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以及与普通眼镜相比并不算高的溢价,使其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另一方面,从Ray-Ban Meta海外用户的使用场景可以看出,最受欢迎的功能并非呼叫“Meta”,而是最基本的拍摄功能。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智能眼镜或许不需要全天候佩戴,也不需要多么强大的技术,而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派上用场,可以是装饰,可以是拍照,甚至是听音乐,提供情绪价值。

这说明,用户并非不希望眼镜变得更智能,而是希望智能融入生活。 AI眼镜验证了这个逻辑,也证明了产品以商业为导向的重要性,而Google Glass则验证了以技术为导向的产品思路。

正如任正非所说,破产的企业并非输在技术不先进,而是因为技术发挥没有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无法被人们接受,企业也因此无法经营下去。

但不能说AI眼镜会成为智能眼镜的最终趋势,产品的终极方向依然是AI+AR。 AI眼镜很好地聚焦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为AR眼镜铺平了道路。 科技产品的发展告诉我们,先进的产品被市场接受一定是递进式的,AI就是AR最好的“1”,AI眼镜也就是AR眼镜最好的铺垫。

对智能眼镜产品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场景。 AI眼镜以拍摄、语音提示为抓手找到了落脚点,而AR眼镜必然会让这些应用场景更加智能,产品的逻辑也会更加通顺,AI眼镜也必然会过渡到AI+AR。

AI+AR眼镜

谷歌深谙这个道理,其最终目标也是AR。 在去年的谷歌I/O大会上,谷歌展望了未来AR眼镜的形态,希望提供多种时尚、舒适的AR眼镜供消费者选择,并且可以与其他Android设备无缝配合。 配备Android XR系统的AR眼镜只需轻轻一按即可发挥Gemini的强大功能,提供导航、翻译或消息摘要等功能,无需使用手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谷歌进行了诸多尝试,包括推出AR眼镜原型,展示多模态AI模型在AR眼镜原型上的运行效果。 去年12月,谷歌还与高通、三星共同宣布,将携手合作推出Android XR平台,并与业界战略合作伙伴一起打造针对新一代运算需求的全新操作系统,结合谷歌在AI、AR和VR领域多年的产品功能与技术,为头戴式装置和眼镜等装置带来更实用的体验。

虽然就目前情况来看,AR眼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令人欣慰的是,业内人士仍在坚持。 即使谷歌AR眼镜或许短期内还看不到显著的成果,但它一直在路上。 结语:AR眼镜的未来可期

不仅是谷歌,年初苹果也被曝出正在调整产品路线,提高对AI+AR眼镜产品的研发。库克也一直对外表示看好AR的未来,并对AR给予高度评价:“AR是极少数将会彻底改变人们生活的技术之一。” 此外,Meta去年发布的AR眼镜Orion,也是其宣称All in的明日产品。

从各大厂商的布局来看,AR的产品路线终将变得越来越清晰,市场也会更加明朗。据Counterpoint Research预计,全球AR智能眼镜市场将在2025年实现反弹,到2026年实现30%以上的同比增长。在技术巨变的时代,AR眼镜终将迎来它的“恰逢其时”。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