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深度搜索”:一场由技术堆砌的幻觉?
当“智能”沦为营销噱头
5月8日,阿里巴巴旗下的夸克App高调宣布升级其“AI超级框”,并重磅推出“深度搜索”功能。乍一看,这似乎是AI技术又一次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预示着我们终于可以摆脱低效的传统搜索,拥抱一个能够“深度思考”、精准解决复杂问题的未来。然而,当我们褪去这层华丽的宣传外衣,仔细审视这项所谓的“深度搜索”时,却发现其内核可能仅仅是一场由技术堆砌而成的幻觉,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噱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搜索引擎本应是帮助我们从这片信息的汪洋大海中精准定位目标的关键工具。然而,传统的搜索引擎往往返回大量冗余、低质量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在信息的泥沼中苦苦挣扎。因此,当夸克宣称其“深度搜索”能够“深入分析用户提出的复杂问题,逐步分析问题并进行充分地思考,从而提炼出关键信息和真实意图”时,无疑精准地击中了用户的痛点,唤起了人们对更智能、更高效搜索体验的渴望。
但问题在于,所谓的“深度思考能力”、“智能检索技术”和“精准回答功能”,真的能够如夸克所宣称的那样,为用户带来“高搜商”的解决方案吗?还是仅仅是将一些现有的AI技术,例如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ML),进行简单粗暴的堆砌,然后贴上一个“智能”的标签,就试图蒙混过关?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过度强调AI的“智能”的宣传,可能会误导用户,让他们对搜索结果产生盲目的信任,而忽略了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要知道,即使是最先进的AI技术,也无法完全摆脱算法的局限性和数据偏见的影响。如果用户不加甄别地接受“深度搜索”提供的答案,很可能会被误导,甚至成为虚假信息的受害者。
因此,在为夸克“深度搜索”的发布欢呼雀跃之前,我们更应该保持一份警惕和理性。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这项技术究竟是真正地提升了搜索的效率和质量,还是仅仅是一场精心包装的营销游戏。我们需要追问,所谓的“智能”背后,隐藏着多少算法的黑箱和数据陷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把握AI技术的发展方向,避免被虚假的宣传所蒙蔽。
“深度搜索”的糖衣炮弹:真的解决了复杂问题吗?
所谓的“高搜商”:不过是算法的拙劣模仿
夸克宣称其“深度搜索”拥有超高的“搜商”,能够像人类一样深入分析问题,提炼关键信息。然而,这种说法未免过于乐观。所谓的“搜商”,不过是算法对人类思考过程的一种拙劣模仿。算法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和模型,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关信息。但它缺乏真正的理解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它无法像人类一样,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也无法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灵活的判断。
更重要的是,算法的“思考”过程往往是基于历史数据和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意味着,如果历史数据存在偏差或漏洞,算法的“思考”结果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如果算法在训练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性别歧视或种族歧视的内容,那么它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很可能会产生带有偏见的结论。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相信算法的“搜商”,而应该保持一份警惕,对其结论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先思考,再检索”:看似高级,实则多余
夸克强调其“深度搜索”采用“先思考,再检索”的全新方式,声称它会“全网检索和匹配优质信息源,精读数百个页面中的核心信息,根据情况调用不同的Agent”。这种说法听起来很高级,但仔细分析后,却发现其逻辑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搜索引擎不也是在接收到用户查询后,先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检索吗?只不过,传统的搜索引擎的“思考”过程相对简单,而夸克的“深度搜索”则试图通过更复杂的算法来模拟人类的思考过程。
问题在于,这种复杂的“思考”过程真的能够提升搜索的效率和质量吗?还是仅仅是在浪费计算资源,增加搜索的延迟?如果“深度搜索”的“思考”过程过于复杂,导致搜索时间过长,那么即使其结果再精准,也失去了实用价值。此外,所谓的“精读数百个页面中的核心信息”,也存在可行性的问题。即使是最先进的NLP技术,也无法完全理解文本的含义,更无法保证提取到的“核心信息”是真正有价值的。
跨领域知识融合:大杂烩式的解决方案
夸克宣称其“深度搜索”能够“把关键内容和跨领域知识进行深度融合,生成一份精确、可靠的详细解释和解决方案”。这种说法听起来很诱人,但仔细分析后,却发现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跨领域知识的融合需要建立在对各个领域知识的深刻理解之上。如果算法对某个领域的知识理解不足,那么其融合的结果很可能会出现偏差或错误。例如,如果算法在融合医学和营养学知识时,对某种疾病的病理机制理解不透彻,那么其生成的饮食建议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跨领域知识的融合还需要考虑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兼容性。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往往建立在不同的假设和前提之上。如果算法在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那么其融合的结果可能会出现逻辑上的矛盾。例如,如果算法在融合物理学和哲学知识时,没有考虑到这两个学科对“真理”的定义不同,那么其得出的结论可能会陷入悖论。
“图片智能处理”:修图工具的AI伪装
拯救“废片”?不过是另一种美颜滤镜
夸克AI超级框升级的“图片智能处理”功能,号称可以“用对话的方式实现去路人、换穿搭和改表情等特色功能,轻松拯救废片”。但稍微冷静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所谓的“拯救废片”,本质上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美颜滤镜。过去,我们使用各种App自带的滤镜、磨皮、瘦脸功能,将照片修饰得面目全非。现在,夸克只是将这些功能披上了一层AI的外衣,让用户感觉自己不是在简单地修图,而是在与人工智能进行互动,从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
然而,这种“智能”修图真的能够提升照片的质量吗?还是仅仅是在制造虚假的完美?一张照片之所以成为“废片”,往往是因为其构图、光线、色彩等方面存在缺陷。而夸克的“图片智能处理”功能,似乎并没有关注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对人物的修饰上。通过去除路人、更换穿搭、修改表情等方式,它可以让照片看起来更加“美观”,但却无法改变其内在的缺陷。最终,我们得到的可能只是一张失真的、缺乏个性的“完美”照片。
以图生图:批量生产毫无灵魂的“艺术品”
夸克还推出了“以图生图”功能,声称用户可以将“一幅普通风景照转变为动漫、油画等风格的艺术照,把优质内容进行二次创作”。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吸引人,但仔细分析后,却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所谓的“以图生图”,本质上是利用AI算法对图像进行风格转换。算法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风格参数,将一张照片转换为具有特定风格的图像。但这种转换往往是机械的、缺乏创造性的。算法无法理解艺术的内涵,也无法捕捉到艺术家的情感。
因此,通过“以图生图”功能生成的“艺术照”,往往缺乏灵魂,缺乏个性和独特性。它们看起来很漂亮,但却无法触动人心。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批量生产“艺术品”的方式,可能会扼杀人们的创造力。当用户习惯于使用AI算法来生成图像时,他们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创作的兴趣,从而导致艺术的衰退。
“国民级AI超级入口”?一场资本的狂欢
App Store榜首:水分有多大?
华创证券的研报以及夸克官方都宣称,夸克在近期接连登顶中国港澳台及新加坡App Store免费榜及工具榜榜首,成为了华语圈最受欢迎的AI应用之一。但App Store的榜单排名,真的能代表一款应用的真实实力和用户口碑吗?恐怕未必。App Store的排名算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下载量、用户评价、关键词搜索等。而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干预。例如,一些应用开发者会通过刷榜、刷好评等手段,来提升自己在App Store中的排名。因此,App Store的榜单排名,往往存在很大的水分。
更何况,免费榜和工具榜的榜首,并不意味着夸克已经成为了“国民级AI超级入口”。免费榜只能说明夸克的下载量很高,但并不能说明用户对它的满意度很高。工具榜只能说明夸克在工具类应用中表现突出,但并不能说明它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中也同样优秀。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根据App Store的榜单排名,就断定夸克已经成为了“国民级AI超级入口”。我们需要更全面、更客观的数据来评估夸克的真实价值。
下一个DeepResearch?别把牛皮吹破了
夸克搜索负责人张帆表示,夸克还将推出思考能力更强、调用Agent更多以及能提供专业报告的新产品,其能力可以比肩全球顶尖的DeepResearch产品。这种说法无疑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DeepResearch是一款全球顶尖的AI研究工具,它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机器学习能力。夸克想要在短时间内赶上DeepResearch的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DeepResearch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技术实力,还在于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夸克想要复制DeepResearch的成功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夸克不应该把精力放在吹嘘自己的技术实力上,而应该把精力放在提升用户体验上。只有真正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如果夸克只是在炒作概念、玩弄技术,最终只会沦为一款昙花一现的工具。
夸克搜索:用户至上?还是利益至上?
夸克搜索负责人张帆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夸克AI超级框将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然而,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夸克真的能够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任何一家商业公司,其最终目标都是盈利。夸克也不例外。在追求盈利的过程中,夸克很可能会牺牲用户的利益。例如,为了增加广告收入,夸克可能会在搜索结果中插入大量的广告,从而影响用户的搜索体验。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据,夸克可能会过度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从而侵犯用户的隐私。
更重要的是,夸克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产品,其发展战略必然受到阿里巴巴整体战略的影响。如果阿里巴巴将夸克定位为流量入口,那么夸克很可能会被用于为阿里巴巴的其他产品导流,从而牺牲用户的自主选择权。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相信夸克的承诺,而应该对其行为进行持续的监督。我们需要关注夸克是否真正尊重用户的利益,是否真正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夸克的发展方向符合用户的期望,而不是仅仅成为资本逐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