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AI泡沫破裂:誰在裸泳?DeAI將何去何從?

2025-04-15 9:30:22 GenAI author

Web3 AI Agent泡沫:誰在裸泳?

從一夜暴富到泡沫破裂:Web3 AI Agent的過山車

Web3 AI Agent,這個概念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像坐上火箭一樣竄紅,總市值從零飆升至超過200億美元,聽起來像是一個全新的淘金時代。各種”Agent”粉墨登場,有的聲稱能幫你炒幣致富,有的承諾要顛覆世界秩序。甚至出現了Agent DAO,簡直是科幻小說照進現實。我承認,最初我也被這種瘋狂的敘事所吸引,想像著未來AI Agent將如何重塑我們的生活和投資方式。

然而,泡沫來得快,破滅得也快。幣圈的特性就是這樣,沒有堅實的基本面支撐,純靠炒作和講故事,最終只會是一地雞毛。那些估值動輒上億美元的Agent項目,有多少真正解決了實際問題?又有多少只是披著AI外衣的資金盤遊戲?當潮水退去,我們才發現,原來很多人都在裸泳。那些曾經光鮮亮麗的Agent,如今估值大幅縮水,甚至直接歸零,這就是市場的殘酷現實。

我不禁要問,這場Web3 AI Agent的狂歡,究竟留下了什麼?是真正的技術創新,還是又一次的資本炒作?是推動了AI的發展,還是加劇了行業的泡沫?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對這段歷史進行深刻的反思,避免重蹈覆轍。

技術驅動還是炒作先行?反思Web3 AI Agent的早期亂象

回顧Web3 AI Agent的早期發展,充斥著各種亂象。很多人根本不關心底層技術,只要能製造話題、吸引眼球,就能輕鬆獲得巨額融資。這種浮躁的氛圍,導致大量的資源被浪費在無意義的炒作上,真正有價值的技術創新反而被忽視。

Virtuals和ElizaOS是兩個典型的例子。Virtuals依靠強大的市場營銷能力,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創作者和散戶,成為市場的領頭羊。但這種模式的本質,仍然是建立在炒作之上,缺乏真正的技術壁壘。而ElizaOS則選擇了開源AI的道路,希望通過開放原始碼來吸引開發者參與。雖然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技術的發展,但也面臨著商業模式不明確、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等問題。

我覺得,Web3 AI Agent的發展,不能只靠炒作和營銷,更需要紮實的技術積累和清晰的商業模式。如果只是為了短期利益而盲目炒作,最終只會損害整個行業的發展。我們需要更多像ElizaOS這樣,真正關注技術創新,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項目,而不是那些只會講故事、圈錢的”空氣幣”。

泡沫退潮:基礎設施與實用性的崛起

Web2 AI的狂飆突進:Web3 AI的生存焦慮

當Web3 AI Agent還在努力尋找方向的時候,Web2 AI已經以驚人的速度開始發展。Meta的Llama、OpenAI的GPT、Grok,以及中國的阿里Qwen等,幾乎每個月都在推出新的、更優化的模型。ChatGPT的圖像生成功能,甚至引發了“吉卜力化”的風潮。Web2 AI的進步速度,讓Web3 AI Agent感到巨大的壓力。

原因很簡單,Web2擁有更成熟的技術基礎、更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更廣闊的市場。而且,Web2 AI的應用場景也更加廣泛,從圖像生成到自然語言處理,幾乎涵蓋了所有領域。相比之下,Web3 AI Agent的應用場景仍然比較有限,主要集中在金融、遊戲等領域。更令人擔憂的是,Web2 AI的用戶體驗也在不斷提升,各種便捷的工具層出不窮,比如Lovable、Bolt、Cursor和Windsurf等,讓開發者可以更快速地推出產品。這使得Web3 AI Agent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我認為,Web3 AI Agent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獨特優勢,很快就會被Web2 AI所淹沒。我們需要思考,Web3 AI Agent的價值究竟在哪裡?是去中心化、數據所有權,還是其他的什麼?如果只是簡單地模仿Web2 AI,Web3 AI Agent永遠無法超越。

數據主權的呼喚:去中心化AI能否破局?

在Web2 AI快速發展的同時,數據隱私問題也日益凸顯。很多人開始擔心,自己的數據是否安全?是否會被濫用?特別是OpenAI最近推出的更新,允許ChatGPT引用用戶過去的聊天記錄,以提供更個性化的回應,這更是引發了廣泛的擔憂。雖然個性化AI聽起來很酷,但如果你的數據被別人掌握,後果不堪設想。

這種對數據隱私的擔憂,為去中心化AI(DeAI)的發展提供了機會。DeAI的核心理念是,用戶擁有自己的數據,可以自由地控制數據的使用方式。通過區塊鏈技術,DeAI可以實現數據的加密、驗證和不可篡改,從而保護用戶的隱私。但我必須指出,DeAI目前仍然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面臨著技術、應用和用戶體驗等多重挑戰。要實現DeAI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個人認為,DeAI是未來AI發展的重要方向。但要實現DeAI的願景,需要解決以下幾個關鍵問題:一是提高DeAI的技術成熟度,使其能夠與Web2 AI相媲美;二是開發出更多有實際價值的DeAI應用,吸引用戶使用;三是改善DeAI的用戶體驗,使其更加簡單易用。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DeAI才能真正破局,成為AI領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DeAI: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Web2 vs Web3:AI投資邏輯的差異與陷阱

在AI領域的投資,Web2和Web3的邏輯截然不同,背後反映的是兩種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Web2的投資者更看重市場規模(TAM),他們相信AI可以幫助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因此,他們更傾向於投資那些能夠解決企業實際痛點的AI應用,比如AI客服、AI營銷等。這種投資邏輯是務實的,注重短期回報。許多新創企業,藉由AI Agent解決方案,能在幾個月內達到七八位數的年收入,也證明了這點。

但Web3的投資者則更看重去中心化、數據所有權和隱私保護。他們相信AI應該是開放、透明和可驗證的,而不是被少數巨頭所控制。因此,他們更傾向於投資DeAI的基礎設施,比如去中心化計算、信任最小化的AI推理和訓練等。這種投資邏輯是理想化的,更注重長期價值。然而,DeAI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而且短期內很難看到明顯的回報。這導致很多Web3 AI項目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發展緩慢。

我必須指出,Web2和Web3的投資邏輯都有其局限性。Web2的投資邏輯容易導致壟斷和數據濫用,而Web3的投資邏輯則容易陷入空想和技術至上的陷阱。要實現AI的健康發展,需要將兩種投資邏輯結合起來,既要注重短期回報,也要關注長期價值。

零售市場的幻象:從聊天機器人到價值創造,路在何方?

DeAI對零售市場來說,簡直就是天書,各種專業術語和技術細節,讓人一頭霧水。這也導致零售市場的用戶更喜歡那些簡單易懂的AI產品,比如聊天機器人。這些聊天機器人雖然有趣,但往往缺乏實際價值,只是曇花一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零售市場的用戶逐漸意識到,這些簡單的聊天和分析功能,無法為他們創造持續的價值。這種認識,加上糟糕的市場環境,導致市場進行整合,無用的Agent逐漸消失,而有用的Agent則努力生存。人們開始明白,AI產品必須有一個核心的實際使用場景,才能真正吸引用戶。這促使許多團隊開始轉型,要么開發出真正的AI產品,要么與有技術實力的AI公司合作,比如AlloraNetwork、Bittensor。

我認為,零售市場的AI產品,不能只停留在娛樂層面,更需要關注實際價值。只有當AI產品能夠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才能獲得用戶的信任和支持。這個轉變是好的,它讓人們開始關注底層技術,也為AI Agent提供了真正的使用場景。從具備基本技能的Agent(聊天、分析等)轉變為具備高級實用技能的Agent(如AI驅動的投注、交易、流動性提供等),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Bittensor生態:去中心化AI的另類實驗

人人可參與的DeAI投資?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Bittensor生態系統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提供了一個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去中心化AI投資機會。在傳統的DeAI項目中,往往只有風險投資機構或戰略投資者才能參與早期投資,普通人根本沒有機會。但Bittensor允許任何人將他們的$TAO質押到他們想支持的子網中,從而獲得子網的Alpha代幣,直接參與DeAI項目。

這種模式聽起來很美好,但現實往往是骨感的。雖然Bittensor降低了參與DeAI投資的門檻,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首先,Bittensor的技術複雜性很高,普通人很難理解其背後的原理和機制。其次,Bittensor的子網風險很高,很多子網都是實驗性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第三,Bittensor的橋接和交易體驗仍然很糟糕,操作起來非常繁瑣。

我必須提醒大家,不要盲目地參與Bittensor的投資,一定要做好充分的research,了解每個子網的風險和潛力。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分散投資可以降低風險。

Rayon Labs:用戶體驗至上的DeAI探索

在Bittensor生態中,Rayon Labs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他們在優化UI/UX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讓DeAI變得更加用戶友好。這在DeAI領域是非常難得的,因為很多DeAI項目都只關注技術,而忽略了用戶體驗。Rayon Labs的Squad AI代理平台,允許用戶通過拖放框的方式創建代理,就像使用Figma一樣簡單。

我喜歡Rayon Labs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在UI/UX方面的努力,更因為他們對DeAI的理解。他們明白,DeAI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種全新的用戶體驗。他們希望通過簡化操作、降低門檻,讓更多的人參與到DeAI的生態中來。

當然,Rayon Labs仍然面臨著很多挑戰。比如,如何提高平台的性能和穩定性?如何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參與?如何建立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但我相信,只要Rayon Labs堅持用戶體驗至上的理念,他們一定能夠克服這些挑戰,成為DeAI領域的領跑者。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