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条”落地一年有余,高举“大力发展权益类产品”的旗帜,证监会也紧随其后,抛出了一系列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方案,意图构建一个“长钱长投”的稳固生态。表面上看,A股市场在经历一阵剧烈震荡后,似乎有了些许企稳的迹象,市场情绪也跟着水涨船高。就拿上周(2025年4月7日至11日)来说,全市场17只新基金的募集规模加起来,竟然超过了200亿份!这数字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数字的美好往往掩盖着现实的残酷。这种看似火爆的新基金发行,更像是在饮鸩止渴。散户们很容易被这种虚假繁荣所迷惑,盲目入场,最终成为被收割的韭菜。真正的价值投资,绝非靠一时的政策刺激和市场情绪就能实现的。
就在这片看似春意盎然的市场氛围中,富国基金也按捺不住,于2025年4月9日推出了富国红利质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富国红利质选混合A”),摆明了要在这“红利”主题上大做文章。这是一款典型的偏股混合型基金,由基金经理蒲世林掌舵,申购期从2025年4月9日持续到4月23日。
基金的投资目标写得冠冕堂皇:“精选红利主题的优质上市公司,在有效控制组合风险并保持基金资产良好的流动性的前提下,力争为基金份额持有人获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这话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几乎每家基金公司的新品发布,都会来上这么一套。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说白了,这“红利质选”,不过是富国基金在“国九条”的东风下,试图分一杯羹的又一次尝试罢了。
说到这位蒲世林,也算是富国基金的一员“老将”了。除了这只新发的“红利质选”,他还“手握”着6只基金,其中1只股票型,5只偏股混合型。但仔细扒一扒他的历史业绩,你会发现,这光鲜履历背后,隐藏着不少问题。
他旗下成立超过2年的基金,竟然有4只近2年业绩跑输同类平均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他唯一的一只股基,似乎也出现了投资风格“漂移”的迹象。此外,富国均衡策略混合,在2024年末的基金规模,相较于2021年末竟然近乎腰斩,换手率更是高得吓人。富国周期优势混合A,近一年最大回撤竟然高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
这些数据都在指向一个问题:这位蒲世林,真的能胜任这只新发基金的重任吗?他的投研能力,是否值得基民们信赖?还是说,这“红利质选”,注定又是一场“旧瓶装旧酒”的闹剧?
蒲世林,这位顶着“权益投资总监助理兼高级基金经理”头衔的基金经理,在2025年面临着一个略显尴尬的局面:除了还在申购期的富国红利质选混合A,他管理的6只基金,在2025年以来的收益率,竟然全部告负!
截至2025年4月17日,他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高达87.89亿元,这数字看似光鲜,但却掩盖不了其在管基金集体“哑火”的窘境。富国城镇发展股票、富国均衡策略混合、富国周期优势混合A、富国远见精选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富国远见价值混合A、富国长期成长混合A,无一幸免,全部沦陷。
这究竟是市场整体低迷导致的普遍现象,还是蒲世林个人的能力问题?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有的基金经理能够逆势而上,为基民带来正收益,而蒲世林却带领着整个基金组合集体“躺平”,这不得不让人对其投资能力产生质疑。难道他真的只是个“纸上谈兵”的理论家,无法在实战中灵活应对?
新“国九条”的推出,本意是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壮大长期投资力量,让基民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红利。然而,在蒲世林的管理下,这些被寄予厚望的权益类产品,却表现得异常“疲软”。
他目前在管的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混合型偏股、股票型)中,成立时间超过2年的共有4只,分别是富国城镇发展股票、富国均衡策略混合、富国周期优势混合A、富国长期成长混合A。而这4只基金,近两年的收益率全部告负,亏损均超过5%!其中,富国城镇发展股票和富国均衡策略混合,跌幅更是超过8%,甚至跑输了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
这些数据都在无情地揭示一个残酷的现实:在蒲世林的操盘下,基民的钱,不仅没有享受到长期投资的红利,反而被“折腾”得血本无归。这与“国九条”的初衷,简直是背道而驰!
如果说长期业绩的惨淡,还可以归咎于市场整体环境的影响,那么短期业绩的平庸,则更能反映出基金经理的敏锐度和操作水平。
上述4只成立时间超过2年的基金,不仅长期业绩表现不佳,短期业绩同样令人失望。近3个月和近6个月的收益率,全部跑输同类平均水平!而另外两只成立时间不足2年的基金,富国远见精选三年定期开放混合近1年的阶段涨幅,不及同期沪深300涨幅;富国远见价值混合A近6个月的阶段涨幅,则跑输同类平均。
这意味着,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蒲世林管理的权益类产品,都未能抓住市场机遇,为基民带来理想的回报。在风口之下,他总是慢人一步,错失良机。这种迟钝的反应,难道不应该引起富国基金的重视和反思吗?
富国城镇发展股票,作为蒲世林手中唯一的一只股票型基金,其投资目标是“主要投资于城镇发展相关股票,通过精选个股和风险控制,力求为基金份额持有人获取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说白了,就是要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带来的投资机会。
然而,当你深入研究这只基金的持仓结构时,会发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它竟然将超过65%的资产配置在了制造业上!从2024年一季度末到四季度末,制造业占净值比例分别为68.55%、66.21%、65.44%、66.89%。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城镇发展基金,难道就等于制造业基金吗?这只基金的投资组合,真的符合其宣称的投资目标吗?还是说,这只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幌子,用来吸引那些对城镇化概念感兴趣的投资者?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这只“城镇发展”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竟然出现了大量的医药生物股!截至2024年末,昆药集团、云南白药和迈瑞医疗,合计占基金净值比例高达8.4%,权重占前十大持仓的约31%。
难道医药生物也属于城镇化概念股?这简直是对城镇化概念的“新解”!我们都知道,城镇化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公共服务提升等领域,与医药生物的关联性并不强。
那么,蒲世林为何要如此重仓医药生物股?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还是因为他个人对医药行业的偏好?不管原因如何,这种与投资目标严重不符的持仓结构,都让基民们感到不安。他们购买这只基金,是为了分享城镇化发展的红利,而不是为了成为医药股的“小白鼠”。
一只基金的投资风格,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样才能让投资者对其有清晰的预期。然而,富国城镇发展股票的行业配置,却显得异常“灵活”。
在2024年二季度末,该基金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的配置比例,由一季度末的6.57%增加至10.68%,但到了四季度末,又迅速减持至7.97%。这种短期内的频繁调仓,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也暴露了基金经理投资策略的不稳定性。
更重要的是,该基金对制造业的持仓比例,长期维持在65%以上,这是否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相关股票所在行业存在偏离?这种种迹象都表明,富国城镇发展股票的投资风格,正在发生“漂移”。这种“漂移”,究竟是基金经理为了适应市场变化而做出的灵活应变,还是因为他已经迷失了方向,找不到真正的投资目标?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然而,在蒲世林担任基金经理的三年多时间里,富国均衡策略混合的基金规模却遭遇了“滑铁卢”,近乎腰斩!
自2021年12月8日起,蒲世林开始掌舵富国均衡策略混合。2021年末至2024年末,该基金的规模分别为33.29亿元、23.23亿元、18.82亿元、18.25亿元。这意味着,短短三年时间,基金规模缩水幅度高达45.17%!
这种规模的急剧萎缩,无疑是基民用脚投票的结果。他们不再信任这只基金,不再相信蒲世林能够为他们带来稳定的回报。基金公司应该认真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基民的集体“出逃”?是投资策略失误,还是风险控制不力?亦或是沟通不足,未能及时回应基民的关切?
基金的换手率,是指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的周转率,反映了基金经理的交易频率。一般来说,高换手率意味着基金经理频繁调仓,试图抓住市场机会。
然而,富国均衡策略混合的换手率,却高得有些离谱。从2021年末到2024年末,该基金的7个报告期内基金换手率分别为239.08%、195.95%、125.15%、116.78%、94.02%、78.98%、102.56%。这意味着,长期以来,该基金多个报告期末的换手率都超过了100%,甚至一度高达239.08%!
如此高的换手率,真的能够为基民带来更高的收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频繁调仓不仅会增加交易成本,还会影响基金业绩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高换手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基金经理对市场判断的失误和投资策略的摇摆不定。
那么,高换手率究竟肥了谁?或许,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些券商和交易机构,他们可以从中收取高额的佣金和手续费。而基民们,则成了为高换手率买单的冤大头。
高换手率并没有带来“靓丽”的收益,反而让富国均衡策略混合陷入了长期亏损的泥潭。
2021年至2024年,该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3.67%、-21.8%、-9.09%、5.06%。截至2025年4月17日,该基金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率为-22.39%!这意味着,如果基民从基金成立之初就持有这只基金,那么他们现在已经亏损了超过22%!
面对如此惨淡的业绩,基金公司应该给基民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谁的失误导致了如此巨大的亏损?谁来为基民的信任买单?仅仅一句“市场行情不好”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基民需要的,是真诚的反思和切实的改进措施,而不是敷衍和推卸责任。
在监管层积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的当下,投资者本可以通过合理投资权益类产品,分享市场发展红利。然而,蒲世林管理的另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富国周期优势混合A,不仅近一年最大回撤高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且多项风险收益指标也令人担忧。
这只名为“周期优势”的基金,本应抓住经济周期波动的机会,实现超额收益。然而,其业绩表现却与“优势”二字相去甚远。截至2025年4月17日,该基金近1周、近3个月、近6个月、近1年的收益率分别为0.8%、0.02%、1.89%、1.86%,均跑输同期同类平均水平。
更令人失望的是,近一年来,富国周期优势混合A的收益率为1.86%,不仅跑输同类平均,还跑输了同期业绩比较基准5.61%的收益率。这意味着,基民投资这只基金,不仅没有享受到市场上涨的红利,反而承担了更高的机会成本。
如此业绩,何谈“周期优势”?这只基金,不仅没有为基民带来收益,反而徒增了他们的焦虑。
除了收益跑输基准,富国周期优势混合A在风险控制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截至2025年4月17日,该基金近1年的最大回撤为15.89%,高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2.18%的最大回撤。这意味着,在过去一年里,这只基金的净值最大跌幅超过了业绩比较基准,基民承受了更大的投资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基金在一些关键的风险收益指标方面,也表现逊色。其Alpha值为-2.5001,显著低于同类平均的2.5985,这意味着在承担相同风险的情况下,该基金所能获得的额外收益低于同类基金。而Sharpe值为0.1223,远低于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的0.2833,这表明承担单位风险所获得的风险收益低于同类。
这些数据都在指向一个严峻的问题:富国周期优势混合A的风险控制体系,或许存在严重的漏洞。究竟是基金经理的风险意识不足,还是基金公司的风控机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投资的本质,就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求平衡。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不仅要追求更高的收益,更要懂得如何控制风险,保护基民的利益。
然而,富国周期优势混合A的表现,却让人看不到任何的风险收益平衡。它的收益不仅跑输基准和同类平均,风险指标也令人担忧。这意味着,基民投资这只基金,承担了更高的风险,却未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这种风险收益不对等的现象,是对基民信任的辜负。基民的钱,不是用来给基金经理“练手”的,更不是用来填补基金公司业绩窟窿的。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真正为他们创造价值的基金产品,而不是这种华而不实、风险重重的“周期优势”。
面对蒲世林旗下基金的种种问题,以及富国基金急于发行新产品的举动,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红利”盛宴,还是一个充满风险的投资迷局?
蒲世林在管基金长期业绩乏力,唯一一只股票型基金疑似风格漂移,规模较大的均衡策略基金遭遇基民用脚投票,风控能力堪忧的周期优势基金回撤超基准… 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这位基金经理的能力,或许并不像宣传的那么光鲜。
而富国基金,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选择为蒲世林发行一只新的偏股混合型基金,这究竟是出于对他的信任,还是仅仅为了抓住“国九条”带来的市场机会?这种做法,是否考虑过基民的利益?
新“国九条”的本意是引导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然而,如果基金公司只顾着发行新产品,而忽视了对现有产品的管理和风险控制,那么最终受损的,还是广大基民。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基民们应该擦亮眼睛,谨慎选择。不要被“红利”的诱惑所迷惑,更不要盲目相信基金公司的宣传。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风险偏好,认真评估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
毕竟,自己的钱,只有自己最心疼。在这个“红利”迷局中,基民还能相信谁?或许,只有自己。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近期在汇丰银行发表的演讲引发广泛关注,其核心...
算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更是加速了全球在算...
中粮资本发布了中粮信托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财务报表(未经审计),这...
币安官方推出了一项活动,只要使用币安Web3钱包参与Ton生态,就能...
本文对FlokiInu(FLOKI)代币在2025年的价格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