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地震!ETH、Solana巨变在即,你手里的币还能Hold住吗?

2025-03-29 8:43:39 Solana author

ETH 和 Solana 近期值得关注的动态

本文将深入探讨以太坊 (ETH) 和 Solana 这两个区块链平台近期的一些重要发展动态。我们将聚焦于 ETH 上 Justin 提出的 Native Rollup 方案,并分析其与 Based Rollup 的区别。同时,也会讨论 Solana 上的 SIMD-0228 提案,以及 Solana Token Extension 这一创新特性。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区块链平台的发展方向。

以太坊 (ETH) 的重要进展

Native Rollup:Justin 的创新提案

在以太坊 (ETH) 领域,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 Justin 提出的 Native Rollup 概念。这可以被看作是对现有 Based Rollup 的一种扩展,当然,实现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Based Rollup 简述

为了更好地理解 Native Rollup,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 Based Rollup。Puffer 和 Taiko 等项目正在积极探索 Based Rollup 方案。相对于传统的 Layer 2 (L2),Based Rollup 将排序的权利交给了 Layer 1 (L1)。这样做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L1 可以捕获更多的价值;其次,理论上,所有 Based Rollup 之间都具备互操作性。

起初,我对互操作性这一点持怀疑态度。但后来与一个 Based Rollup 项目的创始人交流后,确认了互操作性的确可以实现。其原理在于,L1 上任意 12 秒的 Slot 内,都会有一个被选中的验证者负责出块。所有 Based Rollup 的排序都由这个被选中的验证者来负责,从而保证了这些 Based Rollup 之间的互操作性。

Based Rollup 的潜在问题

然而,Based Rollup 也面临着一些后续问题:

  1. 当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几个 L2,似乎没有任何动机转型成 Based Rollup。
  2. 如果未来出现几十甚至上百条 Based Rollup,那么 L1 上负责出块的验证者负担将会大大增加,对其硬件要求也会更高。由于验证者是随机选举的,这意味着所有候选验证者的硬件都需要达到相应标准,否则将无法承担如此多的 L2 排序任务,这无疑会对 ETH 验证者的去中心化造成巨大影响。

Native Rollup 详解

与 Based Rollup 将排序权交给 L1 验证者不同,Native Rollup 将证明系统交给 L1 验证者。通过引入一个预编译合约,L1 可以感知 Native Rollup 在每个区块中的状态转换(猜测这个预编译合约需要通过硬分叉升级添加)。

在证明系统的初期阶段,可以采用 Re-execution(即 L1 验证者自己重新执行交易)作为初始方案。后续可以通过 Real-Time Proving(基于 Snark 证明)进行优化,但这需要 ZK 技术的大幅提升(在几秒内生成一个区块的证明,目前还无法实现,估计至少还需要 3-5 年的时间)。

Native Rollup 的三大亮点

Native Rollup 有三个值得关注的亮点:

  1. 你会发现 Native Rollup 其实与 ETH 最早的扩容方案非常相似。与其称之为 Rollup,不如说它更像分片。
  2. ETH 和 Solana 在某个层面上殊途同归。Solana 的两个扩容项目,MagicBlock 的 Ephemeral Rollup 和 Lollipop 的扩展执行层,与 Native Rollup 的思路有些相似,都带有分片的色彩。
  3. 我不太确定,但我希望 Native Rollup 和 MagicBlock 等方案能够实现无需用户切换网络的用户体验。也就是说,用户在 MetaMask/Phantom 上始终停留在 ETH/Solana L1,资产无需通过桥进出 L2。Native/Ephemeral Rollup 只是作为一个外挂执行层完成计算,然后自动在 L1 结算,从而避免流动性孤岛问题。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除了技术难度和落地时间之外,现有的 L2 利益割据问题也让人难以乐观。加密货币领域发展至今,早已不是加密朋克精神和技术至上的时代,而是充斥着各种利益博弈。

对以太坊布拉格升级的期望

至于下个月的布拉格升级,网上已经有很多解读文章,在此不再赘述。希望这次升级之后,7702 提案能够终结之前账户抽象 (Account Abstraction) 各个 EIP 提案的乱象,拿出一个链级别的最终解决方案。当然,最终用户和开发者是否买账,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Solana 的关键发展

SIMD-0228 提案分析

Solana 近期值得关注的一件事是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 SIMD-0228 提案。该提案的核心内容是调整 Solana 当前的通胀模型,从当前固定的每年减少 15% 的增发,改为根据质押率动态调节的 inflation rate。

该提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MEV 收入地位提升:2024 年 Q4 Solana 的 MEV 收入是 Q1 的 10 倍。
  2. 增发动态调整:根据质押率设置了 65%、50% 和 33% 三个平衡点。
  3. 对中小验证者影响不大
  4. Solana 正在从“过度支付以确保安全”转向“寻找最低必要支付”

虽然该提案最终未能获得 66.7% 的赞成票,以 61% 的支持率宣告失败,但其中一些有趣的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SIMD-0228 提案未通过,但意义重大

首先,Anatoly(Solana 创始人)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他认为“Solana 的治理需要快速和决定性,快速的治理行动将是寻求更好解决方案的关键”。换句话说,SIMD-0228 提案未通过,也体现了 Solana 网络自治的高效性。该提案从 Multicoin 发起,到社区讨论,再到投票结束,整个过程仅用时一个月左右。“快速通过/失败”,然后进行下一个提案,这对高速进化的 Solana 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中文媒体对于该提案的通胀率解读几乎全部是错误的。绝大多数中文媒体,包括中文 Twitter,对该提案通胀部分的解读都是“降低 80% 通胀”,即在当前 65% 左右质押率的条件下,从 4.8% 的通胀降低到 0.8% 左右。我最初看到时也感到非常惊讶,但查看了多个信息源后,发现都是这种解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验证者肯定会强烈反对!即便 MEV 收入有所提升,增发收入瞬间减少 80%,验证者肯定会罢工……

随后,我查阅了原始提案和英文社区 KOL 的解读,发现在当前质押率下,应该是会从 4.8% 降低 0.8% 至 4% 左右,而非直接降至 0.8%。估计是中文区最早发布解读文章的作者看错了公式,直接理解成降低至 0.8%,导致后面的媒体和 KOL 直接抄作业,然后集体犯错。

Solana Token Extension:新一代 SPL 代币标准

接下来要介绍的 Solana Token Extension,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闻,早在 2024 年就已存在,但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是我在与一个 Solana 上的 RWA 项目方聊天时,创始人告诉我的。估计很多小伙伴也不知道,所以在这里分享一下。

Solana Token Extension 是新一代的 SPL 代币标准,是 Solana 链级别的代币解决方案,包括隐私交易(只能保护交易金额,无法隐藏转账双方身份)、转账 Hooks(例如要求 KYC,强制执行版税)、不可转让代币(类似于 SBT)、生息资产、元数据等等,总共包含 19 个扩展功能,可以随意组合使用。

这也是为什么该 RWA 项目选择 Solana 的主要原因。除了 TPS 之外,Solana 提供了链级别原生的隐私、KYC 等代币标准解决方案,并且可以自由组合。相比之下,ETH 上各种 ERC 代币标准则相对独立,缺乏灵活性。而像新生代的 Move 系链,目前还不可能提供如此丰富的原生级别可用性,因此 Solana 成为了他们的唯一选择。

这让我对 Solana 的信心倍增。Solana 不仅仅可以用于 Pumpfun 和 Meme 项目,灵活运用这些 Token Extension 相信可以创造出许多有意义的项目。

总结:Solana 的潜力与 RWA 项目的选择

总而言之,Solana 通过 Token Extension 展现了其在 RWA 领域的巨大潜力。其链级别的代币解决方案,以及高度的灵活性和可组合性,使其成为许多 RWA 项目的首选平台。尽管 SIMD-0228 提案未能通过,但 Solana 社区快速迭代和高效自治的特性,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终于分析完 ETH 和 Solana,接下来会继续分享对 2025 年 Crypto X AI 领域的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